专业从事工况控制阀的科研设计、制造、销售、技术交流、进出口贸易于一体的现代化实体企业。
十多年来,我们执著于控制阀及驱动执行机构的研发和探索,以极致的态度对产品精雕细琢、精益求精,成就独特的自动化控制系统方案!
在调节阀安装过程中,动火作业(如焊接、切割)因涉及明火或高温火花,若操作不当易引发易燃易爆介质泄漏、火灾爆炸等重大安全事故。以下从作业前、中、后三个阶段,系统梳理动火作业的核心安全注意事项,确保全流程风险可控。
介质特性判定:
若管道内存在可燃气体(如天然气、丙烷)、易燃液体(汽油、乙醇)或粉尘(煤粉、面粉),需判定为一级动火作业,必须办理专项动火许可证;
若介质为非可燃但高温高压(如过热蒸汽),需评估火花飞溅是否可能引发周边可燃物燃烧,判定为二级动火作业或普通作业。
空间隔离要求:
以动火点为中心,半径 15 米内划为危险区域,清除区域内所有易燃物(如油污、油漆、木屑),并用防火毯覆盖邻近设备。
管道切断与置换:
关闭调节阀上下游阀门,加装盲板(厚度≥4mm 金属盲板)彻底隔离介质,盲板位置需挂牌标识;
用氮气或惰性气体置换管道内可燃介质,检测氧含量(O₂浓度 19.5%~23.5%)、可燃气体浓度(LEL<1%)达标后方可动火。
电气与动力源切断:
断开调节阀执行机构电源(如电动阀断电、气动阀切断气源),并在配电箱处挂 “禁止合闸” 警示牌。
设备防爆认证:
使用防爆型电焊机(符合 Ex d IIC T6 防爆等级),焊机接地电阻≤4Ω,电缆线无破损;
切割工具(如氧乙炔焊枪)需检查气管气密性,禁止在泄漏状态下作业。
火花控制措施:
动火点下方设置接火盆(铺防火砂),半径 5 米内设置火花灭火器(如高压水枪或干粉灭火器);
对调节阀阀体采取隔热保护(包裹防火石棉布),避免高温损伤密封件或阀芯材料。
个人防护装备(PPE):
作业人员需穿戴防火服、隔热手套、护目镜,若介质有毒需佩戴正压式空气呼吸器;
监护人需持《动火作业许可证》,携带可燃气体检测仪(每 30 分钟检测一次环境浓度),发现异常立即叫停作业。
带压不置换动火:
仅允许在紧急抢修且介质为惰性气体时实施,需保持管道内微正压(50~100Pa)防止空气倒吸,严禁在可燃介质带压状态下动火;
受限空间动火:
若在储罐、管道内部动火,需满足 “三不动火” 原则(无证不动火、监护不在场不动火、措施不落实不动火),同时设置机械通风(风量≥3 次 / 小时)。
余火清除:
动火结束后用测温仪检测动火点温度(≤环境温度 + 30℃),使用消防水彻底浇灭残留火星,覆盖的防火毯需冷却后移除;
设备复位检查:
拆除盲板并恢复管道连接,检查调节阀法兰螺栓紧固度,防止因动火振动导致泄漏;
对焊接部位进行无损检测(如 X 射线探伤),确保焊缝无裂纹、气孔等缺陷。
延时监护要求:
动火结束后监护人员需持续留守现场 30 分钟,观察是否有复燃迹象,夜间作业需延长至 1 小时;
作业文档归档:
记录动火时间、地点、作业人员、检测数据及问题处理情况,存档至少 1 年,以便追溯安全责任。